據國際能源署發表的報道《全球電動汽車電池供應鏈》表示,到2030年,電動汽車電池的需求量將從目前的340GWh增長至3,500GWh。
根據國際能源署的推測,到2030年,鋰的全球需求量預計增長至50萬噸,需要新建50座中等規模的鋰礦。在國際能源署的預測中,至2030年,鎳的需求增長幅度最大,因為占主導地位的高鎳電池需要的鎳甚至比鋰還要多。鎳鈷錳(NCM811)電池所需的鎳重量是鋰的7倍。
到2030年,鎳的需求預計增長65%,達420萬噸,相當于新建60座新礦山。鈷預計增長60%,并將需要建立額外的17個新礦山。該報告預計,每座鎳礦平均需要3.8萬噸的年產能,而鈷礦需要7千噸的年產能。剛果民主共和國的鈷生產商已經證明,在這個世界上大部分鈷產地的地區,增加一座礦的產量是多么困難。
2021年,電池平均價格下降6%,至132美元/千瓦時,下降速度低于前一年的13%。照這個趨勢,2022年金屬價格可能比2021年的電池組貴15%。然而,在目前的油價水平下,電動汽車仍具有競爭力。
雖然原材料的供應受限,但如果所有計劃項目都已交付,預計計劃的超級工廠產量可以滿足全球需求。國際能源署認為,至2030年,在最悲觀的情況下,還需要額外增加52座超級工廠,在樂觀情況下將需要額外增加超過90做超級工廠。根據報道,至2030年,私營企業宣布的產量將增至4.6TWh,將足以滿足這些需求。
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 楊柳翻譯
2022.10.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