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全球新增儲能裝機11304.5MW。其中,抽水蓄能裝機功率4226.0MW,占比37.4%;壓縮空氣裝機功率131 MW,占比1.1%;蓄冷蓄熱儲能裝機功率100.0MW,占比0.9%;電化學儲能裝機功率 6847.4 MW,占比60.6%。
中國儲能市場累計裝機功率43.44 GW,位居全球第一。其中,抽水蓄能裝機功率37.57 GW,占比86.5%;蓄熱蓄冷裝機功率561.7 MW,占比1.3%;電化學儲能裝機功率5117.1 MW,占比11.8%;其它儲能技術(此處指壓縮空氣和飛輪儲能)裝機功率占比0.4%。電化學儲能裝機規模5117.1MW/10498.7MWh。其中,鋰離子電池儲能技術裝機規模4658.9MW/8254.2MWh,功率規模占比91.0%;鉛蓄電池儲能技術裝機規模279.5MW/1632.2MWh,功率規模占比5.5%;液流電池儲能技術裝機規模146.2MW/547.0MWh,功率規模占比2.9%;其它電化學儲能技術(此處指超級電容器、鎳氫電池、鈉基電池、水系電池)裝機規模32.5MW/65.2MWh,功率規模占比0.6%。
2021年,中國新增儲能裝機7397.9 MW。其中,抽水蓄能裝機功率5262.0 MW,占比71.1%;電化學儲能裝機功率1844.6 MW,占比24.9%。壓縮空氣裝機功率191.1MW,占比2.55%。蓄熱裝機功率100MW,占比1.35%。電化學儲能技術中,鋰離子電池儲能技術裝機規模1830.9 MW,功率規模占比高達99.3%;鉛蓄電池儲能技術裝機規模2.2 MW;液流電池儲能技術裝機規模10.0 MW;其它電化學儲能技術裝機規模1.52 MW。
2021年,中國新增儲能項目個數146個,其中,抽水蓄能項目個數5個,電化學儲能項目個數131個,在電化學儲能項目中,鋰離子電池儲能項目120個。
該報告認為,從全球儲能發展應用情況看,國外主要通過完善市場機制和投入財稅支持,雙管齊下培育儲能市場發展環境。而我國儲能支持政策在2021年體現得更加淋漓盡致,僅2021年密集出臺的國家和地方儲能政策高達275項之多。在標準層面,統計獲取的儲能標準共計230項。其中,國際標準68項,國內標準162項(包含各類技術的技術標準)。
該還著重分析了新型長時儲能技術的發展,這將是當下最需要重視的儲能儲備技術研發方向,重力儲能、空氣電池、鐵鉻液流電池等都有其獨特之處,需要加強技術創新和開發儲備,以備未來的產業化。
在國家對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提出明確要求后,儲能產業需要認真思考,如何在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中發揮自身價值,勇擔歷史使命,為能源安全保駕護航成為關鍵支撐。構建新型電力系統不僅是能源綠色低碳發展和實現雙碳目標的需要,更是能源體系建設高質量發展的需要,歷史進程將不可阻擋。
該報告從國網和南網的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目標(2021-2030年)情況進行了分析預測,在新型儲能方面,預計到2025年,我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將突破5000萬千瓦。但是,考慮到新型儲能安全性問題、儲能價格機制滯后性、新型儲能原材料緊缺等方面的現實情況,電化學儲能電站裝機規模大概率會存在一定滯后性。到2025年,電化學儲能累計裝機或將40GW,鋰離子電池仍然占據新型儲能應用技術優勢;2025年后,考慮到2030年實現碳達峰的宏偉目標,新能源發電年裝機量將保持年均100GW增量,電化學儲能的年裝機增量將保持在12-15GW,預計到2030年,電化學儲能裝機規模將達到約110GW。
圖1 中國化學儲能市場裝機規模預測
可以預料的是,儲能產業發展將方興未艾,但發展的道路并不會平坦。除了政策、標準、技術本身外,國際產業政策機制和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也至關重要,加強技術攻關和技術儲備,圍繞產業鏈提升創新鏈,圍繞創新鏈穩固產業鏈,以更好地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和可能爆發的市場機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