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何氫燃料電池目前關注度如此之高,主要是因為應用在汽車領域。公認汽車的發展有兩個方向,一是純電動方向,二就是燃料電池方向。但歸根結底,汽車的發展必然要經歷電氣化。但近期電動車自燃事件,讓大眾把焦點聚集在電動車的安全性上,往小了說是影響消費者購買欲,往大了說會不會影響電動車的未來?
從工信部發布的政策導向上看,是否定的。雖然3月26日其實行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中,純電動乘用車補貼退坡約50%,地方補助將于發布后的3個月徹底取消,純電動乘用車250公里以下的車型取消補貼,電池能量密度要求提高。但財政部、工息部、科技部、發改委四部委發布《關于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》。燃料電池汽車補貼力度保持不變。燃料電池乘用車按燃料電池系統的額定功率進行補貼,燃料電池客車和專用車采用定額補貼方式。燃料乘用車的補貼標準為6000元/KW,補貼上限為20萬元/輛;燃料電池輕型客車、貨車的補貼上限為30萬元/輛,燃料電池大中型客車、中重型貨車的補貼上限為50萬元/輛。
根據中汽協公布的數據來看,4月新能源汽車市場較3月有所動蕩,但同比有所增長。4月,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0.2萬輛和9.7萬輛,較3月跌2.6萬輛和2.9萬輛,同比增長25.0%和18.1%。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8.2萬輛和7.1萬輛,同比分別增長28.2%和9.6%;燃料電池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輛和7輛,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84.5%和87.5%。
1-4月,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6.8萬輛和36.0萬輛,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58.5%和59.8%。其中純電動車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8.6萬輛和27.8萬輛,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66.1%和65.2%;燃料電池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37輛和230輛,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54.8%和289.8%。
由數據可見,目前燃料電池汽車在新能源汽車中的占比非常小。燃料電池汽車尚且未形成產業化規模的主要原因,無非是成本較高、技術掣肘、產業化發展緩慢。據業內人士表達,新型行業是相對比較“寂寞”,不如成熟產業那么熱鬧。最近中美貿易戰把華為頂在風頭浪尖上,我們看到了一個華為,可燃料電池這個行業又有多少企業家都“偷偷摸摸”的耕耘,不為人知呢?
小編僅以此篇致敬新能源行業的奮斗的科學家和企業家們,希望早日迎來新能源產業繁花似錦的明天!